為什麼總是大出羊便便?喝水也沒用該怎麼辦?中醫師解析原因+3招解決秘訣!

排便頻率正常,但每次排出的卻是又小又硬、像羊便便一樣?很多人以為只要每天有排便就沒問題,但其實「便便的形態」才是健康的重要指標!今天就由中醫師來帶你了解為什麼會出現羊便便,以及喝再多水也沒改善的真正原因,並教你有效調理的3個方法!

 

為什麼總是大出羊便便?

羊便便指的是糞便乾硬、粒狀、難以成形,外觀就像一顆一顆小球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這種情況多半與「腸道津液不足」、「腸燥便秘」有關,也就是體內水分無法滋潤大腸,使得糞便過於乾燥。這種情況常見於陰虛體質者,表現為大便乾硬如羊屎,伴有口乾、眼乾等症狀。

常見導致羊便便的原因包括:

  • 體質偏燥熱:​攝取過多燥熱性質的食物,如燒、烤、煎、炸,或體質本身容易燥熱,導致腸胃積熱,耗傷津液,造成大便乾硬。

  • 長期熬夜、壓力大:​消耗津液,身體來不及修復與補充。

  • 吃太少蔬果纖維:​腸道缺乏膳食纖維,糞便無法吸水膨脹。

  • 活動量不足:​腸道蠕動變慢,水分被過度回收,使便便變硬。

換句話說,即便每天都有排便,若排出的又乾又硬的羊便便,仍然屬於「便秘」的一種。

 

喝很多水還是大出羊便便?

很多人遇到羊便便或排便不順時,第一個反應就是──「多喝水!」但為什麼喝了很多水,排出來的還是乾硬的羊便便小球呢?中醫認為,並非喝水就能解決津液不足的問題,關鍵在於:

  • 脾胃功能是否能運化水濕:​若脾胃虛弱,水分代謝異常,水分喝進身體裡卻無法送到需要的地方(如大腸),自然就無法讓糞便變得濕潤柔軟。

  • 腸道是否有足夠的潤滑與蠕動能力:​若腸道蠕動能力不足,即使水分充足,也無法順利排便。

所以不是所有的便秘,單靠補充水分就能解決,猛灌水反而可能導致腹脹不適。簡單來說,羊便便的背後,不是「水喝得不夠」的問題,而是體內「運水」和「潤腸」的機能出現障礙。

 

羊便便該怎麼解決?

要改善羊便便,中醫師建議從以下3個方向入手:

1. 補充潤腸食材

選擇有滋陰潤燥、補充津液功能的食物,這些食物可以從根本幫助腸道保有適當水分,不再乾巴巴。 ​例如:

  • 黑芝麻、核桃、杏仁

  • 銀耳湯、蜂蜜水(適量)

  • 多吃含天然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(如木耳、地瓜、香蕉)

2. 調整作息,讓身體「生津」

  • 規律睡眠:​晚上11點前入睡,有助於肝腎陰分修復,促進生津。

  • 避免過度熬夜與壓力:​減少體內津液耗損。

尤其是長期生活節奏緊張、壓力大的人,身體會一直處於「乾燥緊繃」狀態,更容易形成羊便便。

3. 適度運動+按摩腸道穴位

適量的運動(如快走、輕瑜珈),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排便。

也可以試試按摩這些穴位:

  • 天樞穴:​位於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,具有調理脾胃氣機,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。

  • 支溝穴:​位於前臂背面,腕背橫紋後3寸,尺骨與橈骨之間,有助於改善排便不順。

更多便秘相關穴位也可參考延伸閱讀:便祕該按那些穴道?王俊潔中醫師傳授你4個解便祕穴道

 

如果你常常排出羊便便,不要再只一味猛灌水了!找出體內津液不足的原因,從飲食、作息、運動全方位調整,才能真正養好腸道、找回柔軟成形的黃金便便。

 

*文章作者:本文由翰方御品團隊共同撰寫

便祕怎麼解決?3種常見便秘類型,王俊潔中醫師帶你用中藥漢方茶一次解決

便秘吃什麼改善?吃青菜還不夠!營養師6項解便祕飲食建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