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,也是春夏交接的重要轉捩點。隨著雨水漸多、濕氣漸盛,許多人開始出現春乏症狀:容易感到疲倦、胃口差、整天提不起勁,甚至皮膚變得油膩或長疹子。
中醫認為此時濕氣易困脾,若脾運失調,便會影響氣血運行與整體代謝。
因此,穀雨養生重點在健脾化濕、疏肝理氣、調暢情志。這時候透過食補與作息調整,能去濕、養肝、健脾,就能夠順應節氣變化迎接夏季的到來,一起來看看曾柏翰醫師分享的穀雨養生指南吧!
節氣穀雨如何養生?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養生重點
進入穀雨節氣,濕氣逐漸加重,人體代謝變慢、脾胃負擔也變大,這時候的飲食調養,要以「健脾祛濕」與「疏肝理氣」為重點,吃對食物,就能幫助身體去濁留清、氣色自然更穩定。
一、健脾祛濕為主,輕盈不脹身
穀雨時節最怕濕氣困脾,導致腸胃脹氣、倦怠水腫,這時可適量攝取紅豆、薏仁、茯苓、山藥、蓮子等祛濕又健脾的好食材。也可以煮四神湯、薏仁茶或茯苓茶飲,幫助身體代謝多餘濕氣,提升消化功能,讓身體輕盈不卡卡。
二、調肝解鬱,吃得好也睡得好
春末濕氣易鬱滯情緒,情緒起伏、易悶悶不樂也會影響食慾與睡眠。除了適當運動,建議搭配晚間泡腳+按摩太衝、三陰交等舒肝穴位,幫助氣血通暢、放鬆心情、穩定自律神經。
三、飲食宜「清淡不寒涼」,護脾顧胃更安心
穀雨期間氣溫變化大、濕氣重,避免吃過多油炸、冰品、寒涼生食,容易讓脾胃運化失衡,導致腹瀉、食慾不振。飲食應以溫和清淡為原則,建議多吃當季青色蔬菜如空心菜、芥藍、青花椰等,不僅有助肝氣疏通,還能補充膳食纖維與植化素,養肝又順腸。
–
穀雨養生怎麼做?跟著曾柏翰中醫師按摩這3個穴道
適當的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,在穀雨時節更能幫助提升免疫力,預防疾病。
一、脾俞穴
穴道位置: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旁開約兩指寬的位置。
穴道功效:健脾補氣、祛濕助消化,能改善胃腸不適。
按摩建議:
✔ 可由他人用拇指按壓,或使用按摩棒、熱敷墊加強刺激。
✔ 每次按壓約1~3分鐘,配合腹式呼吸,感到微痠微脹為宜。
✔ 建議搭配熱敷,或洗完澡後按摩效果更佳。
✔ 適合體虛、濕氣重、食慾差者日常保養。
二、三陰交穴
穴道位置:小腿內側,足內踝尖上約四指寬的位置。
穴道功效:調理脾腎、疏肝理氣,對於春末濕氣重引發的疲倦特別有效。
按摩建議:
✔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輕壓、畫圓按摩,每側各按2~3分鐘。
✔ 可配合熱敷或泡腳一起進行,效果更明顯。
✔ 女性生理期前後、濕氣重時特別推薦。
⚠️ 孕婦慎按,因三陰交有促進子宮收縮的潛在作用。
三、大椎穴
穴道位置:後頸部,第七頸椎棘突下方的小凹陷處。
穴道功效:疏風散熱、增強免疫力,能有效預防感冒。
按摩建議:
✔ 可用雙手中指交替輕壓或搓熱後拍打此處,每次1~2分鐘。
✔ 亦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艾灸進行溫補。
✔ 早晚梳頭時順便按摩大椎穴,有助提神醒腦、預防風寒。
✔ 長時間用電腦或換季易感冒者可特別加強保養。
–
穀雨習俗有哪些?曾柏翰中醫師分享穀雨小知識
一、喝穀雨茶
穀雨時節氣溫回暖、雨量充足,茶梢春芽鮮嫩飽滿,此時採摘的春茶稱為穀雨茶,又叫「二春茶」,香氣濃郁、茶湯回甘,象徵祈求健康。
二、走穀雨
這天人們會外出郊遊或拜訪親友,稱為「走穀雨」,具有祈求遠離疾病、闔家安泰之意。
春季的尾聲藏著轉變的契機,穀雨不只是「雨生百穀」,更是提醒我們身體的濕氣、情緒的鬱結、脾胃的疲累,都該適時清理調整了。掌握穀雨養生三原則:祛濕、疏肝、顧脾胃,讓接下來的季節不濕不鬱,清爽迎夏🌱
*文章作者:本文由曾柏翰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共同撰寫
你可能有興趣清明如何養生?春暖花開,追思故人,曾柏翰中醫師分享清明養生重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