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食道逆流怎麼辦?上脘穴、天樞穴、中脘穴,幫助緩解脹氣、噁心、火燒心!

現代人工作忙碌、飲食不規律、壓力又大,胃食道逆流幾乎成了現代文明病。火燒心、噯氣、反酸、喉嚨異物感⋯⋯一發作就讓人吃也不是、睡也不安。許多人靠胃藥緩解,其實從中醫角度來看,透過日常的穴道按摩也能調和氣機、幫助胃氣下行,改善胃脹、逆流等問題。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調理胃氣的3大關鍵穴道,包含上脘穴、天樞穴、中脘穴,簡單實用的按摩方法,讓大家吃得下、睡得好,遠離反覆發作的胃食道逆流!

 

胃酸老是往上衝?3個穴道每天按,有效降逆氣、安腸胃!

中醫師推薦三個有效幫助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穴道下手,不僅能幫助降逆止酸,還能調理脾胃、舒緩胸悶脹氣。這三個重要的調胃穴道分別是上脘穴、天樞穴、中脘穴,只要固定按壓,能有效改善反酸、打嗝、火燒心等不適,一起來看看如何按摩這三大止逆好穴吧!

 

1.上脘穴

上脘穴穴位位置:上脘穴位於上腹部,肚臍上5寸,任脈正中線上,即是上脘穴。

上脘穴穴位功效:

  1. 和胃降逆,改善胃氣上衝
    • 調理胃氣的常用穴道,能幫助胃氣順行、不再往上逆衝
    • 可緩解火燒心、反酸、噯氣、胃脹悶等不適感。
  2. 調中理氣,穩定消化功能
    • 助於穩定胃部蠕動、促進消化吸收,改善食慾不佳、消化緩慢、早飽等問題。
  3. 舒緩情緒,減輕壓力性腸胃症候
    • 胃病多與肝氣鬱結有關,上脘穴靠近膈肌,可疏解壓力型胃氣上逆,幫助緩解因情緒緊張導致的胃酸過多或逆流。

上脘穴按摩方法:

1. 初學者版(簡單按壓法,日常放鬆可用)

將食指或中指指腹置於上脘穴,輕輕下壓,搭配深長緩慢呼吸。

每日按摩1~3分鐘,感覺微痠或暖熱為佳。建議空腹時或飯後1小時再操作

  • 適合族群:經常胃酸逆流、壓力大引起胃脹、消化不良、飯後胸口不適者。

 

2. 進階版(深層刺激+熱敷法,效果更顯著)

先以溫熱毛巾或熱敷包溫敷上脘穴3~5分鐘,促進局部氣血流通。

接著用指節輕壓或小按摩器具按壓10秒 → 放鬆3秒,重複10次。

可搭配陳皮、佛手等草本茶飲使用,加強順氣止逆效果。

  • 適合族群:長期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、易緊張焦慮、上腹脹滿感明顯、情緒型腸胃症候群者。

 

2.天樞穴

天樞穴穴位位置:天樞穴位於腹部,肚臍左右各旁開2寸處(約三指寬的位置),屬左右對稱穴道,即是天樞穴。

天樞穴穴位功效:

  1. 穩定脾胃、增強吸收力
    • 健脾和胃作用,對於飲食不節、食慾不振、腸道吸收不良者,可輔助調整消化系統、提升氣血運行。
  2. 緩解腹部脹滿與經前不適
    • 氣滯血瘀、經前下腹悶脹、脹氣感重的女性,可藉由天樞穴調氣和血、疏通腹部氣機。
  3. 調理腸胃,改善便秘與腹瀉
    • 活絡腹部氣血,幫助腸胃蠕動順暢,減少腹脹、腸鳴、積食感。
    • 常用於改善長期久坐、缺乏運動導致的消化不良與便秘。

天樞穴按摩方法:

1. 初學者版(簡單按壓法,日常放鬆可用)

將食指或中指指腹置於天樞穴(肚臍左右兩側各約三指寬處),輕輕垂直按壓,搭配深長、緩慢的腹式呼吸,有助於氣機調暢、腸道放鬆。

每側按摩 1~3 分鐘,感覺微痠或溫熱為佳。建議空腹時或飯後1小時再進行,避免影響消化。

  • 適合族群:經常便秘、腹脹、消化不良、腸躁症、久坐少動族群。

 

2. 進階版(深層刺激+熱敷法,效果更顯著)

先用溫熱毛巾或熱敷包溫敷天樞穴約 3~5 分鐘,幫助局部氣血流通與放鬆腸道緊張

接著用指節或小型按摩棒 按壓 10 秒 → 放鬆 3 秒,反覆 10 次,可加強刺激效果。

搭配順氣通便草本茶(如:陳皮、決明子、茯苓、佛手)飲用,有助於腸道蠕動與順暢排便。

  • 適合族群:慢性便秘、氣滯腹脹型腸胃不適、排便不規律、飲食作息不正常者。

 

3.中脘穴

中脘穴穴位位置:中脘穴位於以自己的四指橫放在肚臍上方,四指寬的頂端位置,即是中脘穴。

中脘穴穴位功效:

  1. 和胃降逆、改善胃氣上衝
    • 中脘穴位於「胃氣之海」,是調理胃氣最關鍵的穴道之一。
    • 能幫助胃氣下行,改善打嗝、噯氣、反酸、火燒心等胃食道逆流症狀
  2. 健脾和胃、增進食慾
    • 調整消化功能,可改善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腹脹、消化不良等問題。
    • 特別適合長期腸胃功能差、容易脹氣的人使用。
  3. 舒緩壓力型腸胃症候群
    • 情緒壓力過大導致「肝胃不和」,容易引起胃脹痛、食慾差、腸道蠕動異常。
    • 疏肝解鬱、協調脾胃氣機,對壓力型胃不適者有很大幫助。

中脘穴按摩方法:

1. 初學者版(簡單按壓法,日常放鬆可用)

用食指或中指指腹,輕壓在中脘穴(肚臍上方四指寬處,腹部正中線上),搭配腹式深呼吸,慢慢按壓揉動。

每次 1~3 分鐘,以出現微微痠脹或溫熱感為佳。每日早晚各一次,或飯後1小時進行,避免在吃太飽或空腹狀態按摩。

  • 適合族群:消化不良、胃酸逆流、食慾差、腹脹、緊張型腸胃不適者。

 

2. 進階版(深層刺激+熱敷法,效果更顯著)

先以溫熱毛巾或熱敷包熱敷中脘穴約 3~5 分鐘,有助於促進氣血流動、放鬆腹部緊張

接著用手指指節進行點壓10秒 → 放鬆3秒的節奏,重複 10 次。也可搭配順時針畫圓揉按 3 分鐘,幫助蠕動促進排空。

可搭配助消化草本茶(如陳皮、佛手、麥芽)一起使用,改善胃氣滯留、飯後飽脹感。

  • 適合族群:長期胃氣不順、火燒心、吃一點就飽、壓力型腸胃不適、飯後腹悶族群。

 

透過上脘穴、天樞穴、中脘穴這三大調胃關鍵穴道按摩,能幫助調和脾胃、降逆止酸,有效舒緩火燒心、脹氣、噯氣等不適。中醫認為「胃氣以降為順」,透過穴位的溫和刺激,能調整氣機、改善腸胃蠕動,是日常保養胃食道逆流的好幫手。

📌最後提醒:穴道按摩屬於保健方式,無法取代專業醫療,如有長期胃酸逆流或嚴重不適,請務必諮詢中醫師或胃腸科醫師進行評估與治療。

 

*文章作者:由翰方御品團隊編輯撰寫

你可能有興趣

膻中穴位置、穴道按摩全解析!舒緩胸悶、降肝火、調氣活血,安神助眠一按有感!

快速降肝火!內庭穴、勞宮穴、膻中穴全解析,位置和按摩手法一次看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