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餐到底該不該吃?這個問題在健康與減重圈內一直有不同的聲音。有些人認為不吃早餐能夠配合間歇性斷食,有助於減重;但也有人強調早餐能提升專注力,讓身體更有活力。那麼,到底哪些人建議要吃吃早餐?哪些人不吃早餐有更多好處?如果真的要吃早餐,要怎麼選擇才健康?這篇文章將幫你一次釐清!
早餐該吃還是不該吃?
結論先分享給大家,早餐並非「一定要吃」或「一定不能吃」,而是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、生活型態來決定。
誰該吃早餐?如果你的生活需要高專注力、腸胃較敏感、或是容易血糖不穩,建議吃早餐,並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。
誰可以不用吃早餐?如果你正在執行間歇性斷食、習慣早晨沒食慾,或腸胃較不適合早餐,可以選擇不吃早餐,重點是確保整體飲食均衡。
吃早餐有哪些好處?哪些人適合吃早餐?
只要依照正確的選食規則,固定吃早餐對健康確實有不少好處:
- 提升專注力與記憶力:研究顯示,吃早餐可以讓大腦維持高效運作,對學生與上班族來說特別重要。
- 促進代謝與腸胃蠕動:早晨進食可以喚醒腸胃道,促進消化液分泌,幫助排便,降低便祕風險。
- 減少暴飲暴食的機會:許多人如果不吃早餐,中午與晚上反而會吃得過多,導致總熱量攝取超標,反而容易變胖。
- 穩定情緒:空腹太久可能導致血糖過低,讓人容易焦慮、暴躁,甚至影響情緒穩定性。
每天規律吃早餐,可以維持身體機能,像是學生或上班族,因為大腦運作需要穩定來源,就很建議固定吃早餐來維持學習與工作表現。或是像特殊體質,包含腸胃功能敏弱無法長期空腹,又或者孕媽咪或正處於哺乳狀態的媽媽們,因為營養需求高,也建議要固定吃早餐來維持自身的健康。
不吃早餐有哪些好處?哪些人「可以選擇不吃早餐」?
不過不吃早餐其實也有好處,只要不影響到你的生活形式,的確可以利用不吃早餐來幫助減重計畫:
- 配合間歇性斷食,幫助減重:若採用「16:8間歇性斷食」(16小時不吃,8小時內進食),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少總熱量攝取,提高脂肪燃燒率。
- 讓腸胃休息:某些腸胃敏感的人,早上吃東西容易胃脹氣或不適,適度延遲進食可能對消化系統更友善。
- 降低胰島素波動:研究顯示,間歇性斷食可能有助於調節胰島素分泌,對於想控制血糖的人可能有幫助。
近幾年有不少人會利用間歇性斷食來加強減重的效果,只要確認過自己的生活型態及身體健康狀況是可以不吃早餐的,就能安心享受不吃早餐帶來的好處。
早餐選擇的注意事項
如果你是需要吃早餐來維持日常生活能量所需,下一個重點就是,如何選擇健康的早餐飲食來源。挑選「優質早餐」的最大守則,就是避免高糖、高脂的加工食品。來看看台灣人愛吃的早餐類型,哪些健康,哪些不健康吧!
飲食均衡的健康早餐,可以從高蛋白、健康碳水、好的油脂來下手:
- 高蛋白質早餐:水煮蛋、豆漿、無糖優格、堅果,能穩定血糖、延長飽足感。
- 健康碳水化合物:燕麥、全麥麵包、糙米飯團,提供能量但不易造成血糖大幅波動。
- 適量好油脂:酪梨、堅果、橄欖油,幫助維持飽足感,避免血糖快速上升。
不健康的地雷早餐來源,像是精緻澱粉、油炸類點心、加工食物,都是不推薦的早餐類型:
- 高糖精緻澱粉:甜麵包、蛋糕、甜甜圈,容易造成血糖飆升,導致疲勞與易餓。
- 高脂油炸物:油條、薯餅、炸雞排,不僅熱量高,還可能影響血脂健康。
- 過量加工食品:如香腸、培根、速食早餐,這些食品含有過多的鹽分與添加物,對健康無益。
最後幫大家做總結,早餐該吃還是不該吃?這個問題並沒有絕對的答案,關鍵在於個人的健康狀況、生活方式以及減重目標。對於某些人來說,吃早餐有助於保持活力並維持健康體重,對於另一些人來說,間歇性斷食可能更符合他們的需求。如果你的生活型態是需要吃早餐的,請記得選擇營養均衡、低糖高纖維的食物,這樣才能讓早餐有效地為健康加分。
*文章作者:本文由翰方御品及中醫師團隊共同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