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如何養生呢?雨水象徵著春季降水增多,空氣濕度上升,寒氣逐漸減退,但開始濕氣加重。此時人體的陽氣仍在升發,但容易受到濕邪影響,導致脾胃運化不佳、身體困倦、關節痠等問題。若調養不當,可能會出現春困、消化不良、免疫力下降痛的情況。
雨水養生重點在「健脾祛濕,助陽升發」,一起來看看曾柏翰醫師分享雨水養生指南吧!
節氣雨水如何養生?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養生重點
俗話說春季是調養身體的好時機!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,標誌著春天正式來臨,降水量增加,空氣濕度升高,氣溫逐漸回暖。
此時人體陽氣逐漸升發,但濕氣過重容易導致身體倦怠、消化不良、水腫、免疫力下降等問題。
雨水養生湯品推薦:這樣喝幫助祛濕健脾!
雨水節氣後,濕氣逐漸加重,人體容易感到倦怠、脾胃運化不佳、手腳冰冷、水腫等不適。這時候透過溫補的養生湯品,能有效健脾祛濕、補腎助陽、促進氣血循環,讓身體更適應春季變化!
🌿曾柏翰中醫師特選 3 款雨水養生湯品,從飲食調理,順應節氣、改善體質!
一、四神湯:平補祛濕,健脾養胃
食材:薏苡仁、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排骨。
功效:
✅健脾益氣,幫助消化吸收。
✅祛濕排水,改善水腫、疲倦、代謝不佳。
✅平補脾胃,適合各種體質。
💡中醫建議:
👉脾胃虛弱、容易腹瀉者 可少放薏苡仁,減少寒性。
👉想補氣血者 可加紅棗、枸杞,增強滋補作用。
二、山藥蓮子湯:滋補脾胃,補腎益精
食材:山藥、蓮子(去芯)、紅棗、枸杞。
功效:
✅養脾補腎,適合腸胃虛弱者。
✅養心安神,改善失眠、焦慮。
✅促進氣血循環,增強免疫力。
💡中醫建議:
👉消化不良、胃氣虛弱者 可少加紅棗,避免過甜影響脾胃運化。
👉氣血不足、手腳冰冷者 可加黃耆,增強補氣效果。
三、銀耳排骨湯:滋陰潤肺,祛濕健脾
食材:銀耳、排骨、薏苡仁、紅棗、枸杞。
功效:
✅滋陰潤肺,適合口乾、喉嚨乾燥者。
✅祛濕養胃,改善濕氣困脾導致的消化不良。
✅養顏美容,幫助皮膚水嫩有彈性。
💡中醫建議:
👉脾胃虛寒、手腳冰冷者 可加生薑,提升溫補效果。
👉容易便秘者 可加百合,增強潤腸通便作用。
脾胃是後天之本,春季濕氣重,養好脾胃,才能讓身體代謝循環更順暢!
雨水養生怎麼做?跟著曾柏翰中醫師按摩這3個穴道
一、足三里穴
位置:膝蓋下方四指寬處,脛骨外側。
功效:健脾胃、促消化,幫助疏風化濕。
二、內關穴
位置:手腕內側,離腕橫紋約三指寬處。
功效:補心肺氣血,助脾胃運作,緩解胸悶不適。
三、神闕穴
位置:肚臍正中位置。
功效:健脾祛濕,增強體質,促進消化功能。
雨水習俗有哪些?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雨水小知識
一、回娘家
古時出嫁女子在雨水時,帶著燉豬腳或雞湯回娘家,用紅紙與紅繩封住送給父母,表達孝心與感謝。女婿會帶一條長達一丈二尺的紅棉繩,祝岳父岳母長壽,這習俗稱為「接壽」。
二、占稻色
客家人在雨水時節,會透過爆炒糯穀米花稻穀來占卜,若米花多則象徵著一整年都會豐收。
三、忌收冬衣
雨水時節天氣變化大,乍暖還寒,有時還有寒流侵襲。因此厚重衣物仍需備著,應對早晚溫差,保暖防寒。
希望這篇雨水養生指南,如春雨潤物般,為您帶來身心的調和與煥新。在這個萬物復甦、濕氣漸重的時節,順應自然之道,健脾祛濕,助陽升發,讓體內陽氣如春風般扶搖直上,驅散沉滯之氣,煥發勃勃生機!
💡春天是一年之始,亦是養生之本。此刻細心調理體質,便能在四時變換中擁有從容自在的健康之姿!
*文章作者:本文由曾柏翰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共同撰寫
你可能有興趣立春如何養生?春意盎然,萬物復甦,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養生重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