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吃飽沒多久,卻又覺得嘴饞,忍不住想再吃點東西,你也有這種「很飽卻還是想吃」的困擾嗎?這種現象可能與血糖波動、壓力、睡眠不足,甚至腸道菌群有關。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這可能與脾胃運化失調、氣血不足或情緒影響有關。本文將深入解析「飽了還想吃」的可能原因,提供調理方法幫助你穩定食慾,遠離假性飢餓的困擾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
為什麼吃飽後還是想吃?可能原因解析
血糖波動導致錯覺性飢餓
現代飲食中,精緻澱粉與高糖食物隨處可見,如白米飯、麵包、甜點等,這些食物會讓血糖快速升高,但隨後也會急遽下降,導致身體誤以為「又餓了」。當血糖驟降,大腦會釋放飢餓訊號,讓你產生「很飽還是想吃」的錯覺。
壓力與情緒影響食慾
當你感到焦慮、壓力大或心情低落時,身體會分泌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,這會促使你渴望高熱量、高糖分的食物來尋求短暫的快樂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壓力大的時候,會忍不住想吃零食或甜點的原因。
睡眠不足影響飽足感
現代人熬夜已成為常態,但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體內「飽足荷爾蒙」(瘦素)與「飢餓荷爾蒙」(飢餓素)的分泌,使得身體誤判能量需求,導致明明吃飽了卻還是一直想吃。
腸道菌群失衡,影響食慾
腸道菌群與我們的食慾息息相關。當腸道內某些壞菌過多時,會影響食慾調控機制,甚至促使你渴望特定類型的食物。例如,某些細菌偏好高糖食物,當這些細菌數量增加時,你的身體就會更想攝取甜食。
營養素缺乏,導致食慾異常
當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(如鎂、鈣、鋅、B群)時,可能會影響神經傳導與飽足感訊號,使你誤以為還需要更多食物。特別是缺乏蛋白質,會讓人更容易感到「餓」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解決假性飢餓的方法
1. 選擇低GI食物
選擇地瓜、糙米、燕麥等低GI食物,幫助穩定血糖,減少飢餓感。高GI食物會讓血糖迅速升高後又快速下降,進而誘發假性飢餓感。
2. 細嚼慢嚥
將用餐時間延長至20分鐘,細嚼慢嚥,讓大腦有足夠時間接收到飽足訊號,減少過量進食的可能。進食過快會讓大腦來不及接收到飽足訊號,導致你在正餐後仍然一直想吃東西。
3. 適度運動
規律運動可以提高代謝,幫助穩定血糖,減少假性飢餓的發生。足夠的運動可以幫助提高代謝、減重、心肺功能提升。
4. 充足睡眠
每天睡足7-8小時,維持健康作息,平衡體內荷爾蒙,減少不必要的食慾。睡覺時會分泌瘦素和飢餓素,幫助控制飽足感;但熬夜會造成瘦素水平下降,飢餓素水平上升,導致容易嘴饞想吃東西。
5. 補充營養素
確保飲食多樣化,適時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,如鈣、鈉、鉀、鎂等,避免因缺乏營養而產生假性飢餓。如果不能確保飲食多樣化,最好每2天補充一次微量元素,特別是鈣、鈉、鉀、鎂等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針對假性飢餓的議題,內科專業的詹博恩中醫師也有提到,才剛吃飽就又覺得餓,也有可能是胃熱型肥胖徵兆,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參考醫師專業文章。
*文章作者:由翰方御品團隊編輯撰寫
你可能有興趣身體濕氣重症狀總整理!除了水腫、長痘痘,連睡眠品質都會受影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