腿水腫該怎麼辦?水腫起來不但影響美觀又不舒服,嚴重甚至會脹到穿不進鞋子,究竟雙腿水腫的原因是什麼?該如何快速舒緩水腫不適呢?救急方法還是有的!今天讓中醫師來教你如何快速消除雙腿水腫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雙腳容易水腫的原因
現代人的久坐或久站工作習慣,缺乏運動,導致腿部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不良。再加上現代人喝水量不足,常食用重口味的食物(如過鹹、過甜),使體內鹽分(鈉離子)濃度過高,導致體內電解質和水份分布不平衡,因此腳部水腫情況更加明顯且更經常發生。其中以總是坐在椅子上的辦公一族,又或是上班時間長期久站的服務業,為雙腳容易水腫的主要族群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消除腳水腫穴道按摩法
透過穴位的按摩,可以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,幫助消除腳部水腫。建議在按摩前先進行熱敷或泡腳,以放鬆肌肉,增強按摩效果。同時,配合適當的運動和飲食調理,效果更佳。
1. 三陰交穴

位置: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,從內踝尖上方約四指寬處,脛骨後緣的凹陷處。
功效:三陰交是脾經、肝經、腎經的交會穴,具有健脾利濕、調肝補腎的作用。經常按摩此穴位,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,改善腿部水腫現象。
按摩方法:用拇指指腹按壓該穴位,感覺微微酸脹為宜,每次按壓約2-3分鐘,每日可進行1-2次。
2. 陰陵泉穴

位置: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,膝下脛骨內側髁下方的凹陷處。
功效: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,具有健脾化濕、利水消腫的作用。對於因脾虛導致的下肢水腫,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改善效果。
按摩方法:以拇指指腹按壓該穴位,力度適中,感覺酸脹,每次按壓約2-3分鐘,每日可進行1-2次。
3. 足三里穴

位置: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,髕骨下緣約四指寬處,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。
功效:足三里是胃經的重要穴位,具有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的作用。經常按摩此穴位,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,減輕腿部水腫。
按摩方法:用拇指指腹按壓該穴位,感覺酸脹,每次按壓約2-3分鐘,每日可進行1-2次。
4. 委中穴

位置: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的膕窩中央。
功效:委中是膀胱經的合穴,具有舒筋活絡、清熱利濕的作用。按摩此穴位,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,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,減輕腿部水腫。
按摩方法:以拇指指腹按壓該穴位,力度適中,感覺酸脹,每次按壓約2-3分鐘,每日可進行1-2次。
5. 湧泉穴

位置:湧泉穴位於足底前1/3處,腳掌中央凹陷處。
功效:湧泉是腎經的首穴,具有補腎固本、引火歸元的作用。經常按摩此穴位,可促進腎臟排毒功能,有助於消除水腫。
按摩方法:用拇指指腹按壓該穴位,感覺微微酸脹為宜,每次按壓約2-3分鐘,每日可進行1-2次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刮痧是改善水腫腿的有效方法
刮痧是一種透過刺激經絡與穴位來促進氣血循環的方法,對於改善水腫、加速淋巴代謝有顯著效果。透過適當的刮痧手法,能夠有效消除雙腿水腫,使腿部線條更加緊緻輕盈。
刮痧對於水腫的原理
- 促進淋巴排毒:刮痧能加速淋巴循環,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水分與廢物,減輕下肢水腫。
- 活血化瘀:透過刺激經絡與穴位,可促進血液流動,減少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的水腫問題。
- 刺激經絡疏通氣血:刮痧可調節身體氣血運行,改善氣滯血瘀型水腫問題,讓腿部循環更順暢。
消除腳水腫經絡刮痧法
- 輕輕按壓讓皮膚微微凹陷,由下往上刮,維持同一個方向,一點點緊繃感就可以,不需要刮到非常痛喔!
- 刮痧按摩是記得速度不需要快,這樣才能確實透過肌膚感受到雙腿筋絡阻塞,然後透過局部加強讓效果更好。
- 記得刮痧前需要使用乳液、較油性的乳液,減少對肌膚的摩擦傷害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如何透過刮痧消除腳水腫?
利用敲打或刮痧的方式按摩舒疏通筋絡,可以達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- 膽經(腿外側):降肝膽火氣,提升人體代謝及消化機能。
- 胃經(腿前側):調和胃氣、抵抗衰老。
- 膀胱經(腿後側):加速體內毒素代謝,減少後背、臀部、腿後側肥胖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哪些人不適合刮痧?
孕婦、糖尿病、嚴重皮膚病患(皮膚容易過敏)者不適合刮痧。建議改以泡腳來舒緩雙腿。
更多刮痧相關說明可參考蕭志達中醫師刮痧教學影片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你可能有興趣